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发现诗词之美▕ 司雅琪:蓦然回首,“伊人”宛在

发现诗词之美▕ 司雅琪:蓦然回首,“伊人”宛在

2018年04月24日 09:26:23 来源:微信公众号sxxzsyzx 访问量:1012 作者:新媒体中心

近期,各种以古诗词为主题的节目登上电视荧幕,一时间,满屏竞传诗词歌赋,一众争说传统文化。荧屏外也掀起了一波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

3月29日,我们有幸请到中国教师报文化周刊主编、中国楹联论坛执行站长金锐莅临我校作“发现诗词之美”的讲座。

金主编借用海德格尔的名句“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切入主题。诗意地栖居,是人类永恒的渴望,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能够找寻到一片心灵的净土着实不易。金主编由诗词这种体裁衍生到其种类,再具体到律诗、绝句的平仄、押韵、对仗,指出了诗词之美,美在意境、美在情感、美在音韵、美在审美。

听完金主编的讲座后,学生们都自豪地说自己会写诗了。诗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让学生享受读诗、写诗的过程,其实就是激励学生不断修炼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这是他们必然的成长历程。

诗词给不了我们立竿见影的具体功用,给不了我们物质名利,所以好多人认为它是无用的,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诗词的作用,是给我们示范一种更高更美的境界,正如至圣先师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既知如此,“何莫学夫诗”呢?

讲座后,在金主编启发感召下,我校部分语文教师写下了自己对诗词的所思所想,现新媒体中心选登司雅琪老师《蓦然回首,“伊人”宛在》一文,以飨读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歌者远去,伊人犹在。伊人若诗,伊人如词,宛在心田,犹在耳边,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创造出了不计其数的优秀篇章,其中最令我们着迷便是诗歌了。她如同佳人,回眸一笑,华若桃李,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在历经千年后,她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很享受带领学生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领略诗歌的魅力。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她的丰富内涵与细腻情感,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歌阅读带给人的无限美感,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因此,诗歌教学难就难在这个无法言说的美感上。而朗读诗歌便成为我们打开诗歌之门的钥匙。

在常规课程中,我会首先带领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一遍遍的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非常感谢能有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金老师能让我系统的去学习诗歌的格律和平仄,以及如何才能深入浅出的去讲解诗歌,让学生更好的参与理解。

通过对诗歌平仄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读音,体会意境,还可以帮学生更准确的记住诗词。比如,高考大纲要求必考的篇目之一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易混淆的是颈联中的“月明”还是“明月”,当学生们了解了平仄的基本知识,就可以很容易区别开来。在格律诗中,有“逢双必反”的总诀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以及“对句相对,邻句相粘”的原则。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并且诗句中第一个第三个第五个字的平仄不相关,而第二个第四个第六个字的平仄是相反的。“蓝田日暖玉生烟”中“暖”是仄声,那么与之相对的邻句的相应的字的平仄应该是相反的平声,由此我们就可以得知应该是“月明”而不是“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诗歌之美还在于诗中所写的事物、景物,那些寻常的景与物,经过了诗人的情感荡涤,经过了诗人语言的修饰,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所以,第二步我会带领学生找寻诗歌的意象,通过诗歌的意象感受诗人“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的”用意。譬如,被誉为古今七律的杜甫的 《登高》。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诗圣杜甫

这首诗中每一句都有众多意象,包括: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霜鬓,酒杯。这一个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萧瑟的景物图和苍凉身世意。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诗歌之美最关键的在于把握它或唯美或苍凉或平淡的意境。第三步,我会带领写生走入诗歌的意境之中。比如,高中阶段最唯美的一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欣赏这首绝美的诗时,我会让学生在“月”的引领下,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

我带领学生闭上眼睛去倾听大海的声音,去感受月光的朗照,去嗅闻花香,感受静谧的夜,真正走进诗中,走进诗人为我们营造的意境当中。我还记得那节课,学生获得了美的感受。

诗歌之美还在于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哲理与志向,情趣、理趣、志趣,需要用心感受,潜心涵泳才能体察的。就抒情诗而言,抒发的是什么情?这不仅是高考考察的重点考点,更是我们探求诗歌的终极目的,所以显得尤为重要。

我有几个步骤:1.关注诗歌的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诗歌通过解读标题,就能基本确定诗歌思想情感的走向。2.关注诗歌的作者。 鉴赏诗歌要做到“知人论诗”,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因此不同的诗人在诗歌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3.关注诗歌句子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词语。诗歌中有时会出现愁、忧、悲、恨、孤、别、思等词,通过这些词就可基本把握情感走向,同时这些词也是诗歌的“诗眼”。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一个“愁”字就点出了全诗的情感内蕴。杜甫的《登岳阳楼》最后一句“凭轩涕泗流”这涕泪之中,既有贫病交加,漂泊无依的悲伤,又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悲痛。 

诗歌艺术博大精深,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在这场缱绻旖旎的旅途中,我依稀看到了娉娉袅袅的少女向我走来......


责编/肖庚

作者/ 司雅琪

 编辑/闫枫 、候乐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号:sxxzsyzx

学校官网:****

投稿邮箱:xzsy****@163.com



编辑:张贵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实验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