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的烽火 书香中的传承
林小静:阅读让我们走向远方
忻州实验中学网讯:
四月芳菲,墨香萦绕。4月23日,正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随着作家林小静携新作《共赴国难》走进忻州实验中学,为期一周的“作家面对面”系列活动在炽热的家国情怀中迎来高潮。这场以“阅读让我们走向远方”为主题的文学盛宴,不仅让历史书页在青春校园里重新翻动,更在少年心间播下了薪火相传的信仰火种。
▲作家林小静分享阅读感悟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系统性阅读如同在精神土壤中深耕,只有扎根经典,才能让思想的根系穿透浮华,触摸文明的本真。“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贫乏。”这是马克思对待读书永不满足的态度。讲座中,林小静老师与师生分享了马克思、高尔基、莎士比亚、鲁迅等人关于读书的格言,并结合新书《共赴国难》的创作背景展开分享。以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群体为切入点,讲述了他们在烽火岁月中守护铁路运输线、支援民族救亡的英勇事迹。林小静老师通过历史影像、口述资料等素材,生动还原了铁道工人在敌后战场上的斗争细节。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共读章节”环节,林小静邀请学生代表上台朗读《共赴国难》章节,这一刻,实验校园仿佛响起了历史的回音。
当《黄河大合唱》的雄浑旋律骤然响起时,这场文学盛宴升华为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风在吼,马在叫!""保卫家乡!保卫黄河!"的呐喊声与书中"铁轨就是战场"的宣言交相激荡。
当名人读书的哲思与《黄河大合唱》的豪情在校园交织,当历史书页与青春呐喊共鸣,教育便超越了课堂的边界。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阅读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这个春天,忻州实验中学的校园里,阅读不再只是个体的修行,而成为一代人与历史、与时代、与未来的庄严对话。
我们坚信,当铁轨中的道钉嵌入青春的血脉,当黄河的咆哮化作奋进的号角,今日埋首书案的少年,终将成为明日建设祖国的铁轨与桥梁。而这,正是教育的深远意义,亦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明证。
林小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文联文学协会主席。著有《静静的桑干河》《火车来了》《寻找消失的英雄》《流沙》《国家至上》《钢铁重器》等作品。由《静静的桑干河》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获第二届中国工业文学大赛一等奖,2024年被中作协授予“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优秀作家。
责编:肖庚
编辑:高彦青
摄影:丁晓斐
![]() |
![]() |
![]() |
![]() |
![]() |